目前分類:100篇教養文章 (10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與Lam有約(六)─ 有了妹妹後,哥哥的行為問題。  /  台北蒙特梭利幼稚園(Ms. Lam School)

妹妹(8個月)、哥哥(6歲)
(媽媽帶了8個月大的妹妹來與Lam會談。)

媽媽:
自從妹妹出生後,哥哥像變了一個人,不守規矩、東西不收、晚上不睡、愛看電視、上學拖拖拉拉。

littleseed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勸小孩  /  吳麗芬

 

     想想國老師經常帶著孩子去附近國小玩,「鬼抓人」向來是低年級的最愛,無論當鬼還是當人,都一樣興奮到難以停止,尤其是當老師說「該回去囉!」的時候,那個當鬼的,總想把握住最後的機會奮力一抓,而被抓的往往不服氣爭吵著「不算」,為了避免這些無謂的爭執老是出現,孩子們之間也逐漸發展出默契—當老師宣布遊戲時間結束後,就不可以再抓人了。

 

     這一天玩鬼抓人,輪到二年級的小耘當鬼,但不久,講好的時間到了,老師宣布遊戲時間結束準備帶大家回去,小耘卻還是抓了人,被抓的阿承非常非常憤怒,整個人都氣哭了,不願意跟大家走,於是一個老師就留著陪他,另一個老師先帶其他孩子回來,我一聽說這事,馬上找到小耘:「我是要來幫你的,現在你麻煩大了。」平時容易溜掉的他,這時便好好來端坐我面前。

littleseed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善用好的語言,促進親子關係 ◎古淑薰(人本教育札記前主編)


所謂的「絆腳石訊息」,指的是容易造成親子溝通障礙的語言。這些語言不但容易折損孩子的自尊,也破壞了親子關係。
這些語言訊息包括:
一、解決式訊息—

littleseed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 

放手,孩子就能獨立 /  怪獸芬

 

自從上次當嗑瓜子小童,陪著小外甥嗑瓜子之後,最近見面才發現,自己在無意間,已經從「舅媽」升格為「瓜子舅媽」。據說,小外甥不論在哪兒,只要看見瓜子就會指著瓜子喊「舅媽」。唉呀,突然變成黑黑不討喜的模樣,很難開心得起來。不過,雖然「瓜子舅媽」聽來一點也不可愛,但被一個總要一兩個月才見著一面的孩子叨念著,心底卻是甜蜜蜜的。 

至於,嗑瓜子這小事,究竟是如何擄獲小外甥的心的?我想,是因為我只做了嗑開瓜子與示範吃瓜子的前段作業,把殼打開取出瓜肉這後段作業就全權交給他自己處理。也就是說,無論是打算整顆吃,或是費勁撥開吃,我都不干涉,選擇權在他自己。我猜,是難得擺脫被安排、得以自主這件事,讓他對我印象深刻。 

littleseed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不要問畫畫中的孩子「你在畫什麼?」 / 宋嘉行(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課程與教育研究所博士生)


孩子到了3、4歲的年紀,漸漸開始懂得用各種象徵形式與符號來表徵這個世界,其中一個方式是繪畫。當孩子畫畫時,不知您有沒有留意到自己對他說話的內容呢?

 

成人的介入

littleseed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從此刻起,多說愛,少說理吧  /  怪獸芬

 

最近,我老是想到女兒小時候發生的一件事。

女兒幼稚園中班的某一天,老師打電話問我,當天早上是不是買了巧克力讓她帶去學校。我告訴老師「沒有」,接著我從老師那裡聽到事情發生的經過。

有個孩子一早到學校就哭了,老師趨前詢問才知道,媽媽早上買的巧克力被我女兒當著面吃掉了。老師向女兒求證時,女兒說「我吃的是媽媽剛剛買給我的。」由於這件事太過離奇,於是老師撥了通電話向我求證。

littleseed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偷錢 ◎朱台翔(森林小學校長)

有一個學期,森林小學六年級的孩子溜溜掉了錢,老師們覺得是三年級的杉杉和四年級的思思拿的,但杉杉和思思都不承認。主任青蘭要我幫忙跟孩子們談。

思思
我先請思思到辦公室,等他坐定了,我問:「會不會害怕?」他搖搖頭,我再問:「會不會緊張?」他還是搖搖頭。我說:「找你來,是要談溜溜掉了錢的事。你先不要跟我說你有沒有拿。等一下,我才會問你。」
「我 先說自己小時候偷錢的事給你聽,小時候,大人常常會給我一些硬幣,然後要我存起來,並且說,如果要用錢就跟他們說。可是,當我跟大人說,我想要買什麼東西 吃的時候,他們說的不是『馬上吃飯了!』『家裡有餅乾!』就是『那個有色素!』被拒絕了幾次,我就開始偷自己的錢。」

茉莉花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Lam有約() 孩子目前2歲7個月(男)會打人、且專注力不夠,想了解這個階段的居家教養方式

主講:Ms. Lam(台北蒙特梭利幼稚園創辦人)

 

媽媽:孩子目前27個月(),在24個月之前都是由外婆看護,後來發現孩子出現打人…等問題,決定辭去工作自己帶孩子。我的孩子平常蠻乖的,因為血型是A型,所以個性是小心謹慎的,但是他打人的行為我不能忍受。我參考了許多市面上有關教養的書,但每看完一本,我的教養就會換方式,這讓我也很混淆、頭痛。上個月我看了一本權威式的教養書,我決定照做,所以上個月我對他非常嚴格,但我發覺他不適合這樣的方式,因為他非常反彈,愈跟他講他就愈故意。他其實非常喜歡小孩,他看到別的孩子他就想要跟他抱抱,但別人不一定要給他抱啊,我覺得他溝通能力不好,還不太會講話。

茉莉花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教孩子「感受」   文 / 吳麗芬 (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數學想想國總監)

平時放學後,許多孩子會來「想想國」上「數學想想」和寫功課,孩子們平時感情都很好,但相處起來也不是全無問題。

這一天,老師正好帶著寫完功課的孩子們出去玩,教室裡恰好剩下一年級的小雲和二年級的阿竹,小雲請阿竹教他功課,阿竹說:「你可以查字典」,小雲說他不會,於是阿竹就說:「你吞削鉛筆屑,我就教你。」碰一鼻子灰的小雲於是走到教室外面找其他老師幫忙,頭頭老師聽了事情經過,決定先不管功課而要與兩個孩子談一談。

頭頭先問小雲:「為什麼不照阿竹的話做?」小雲說:「這樣會中毒,所以我就請別的大人幫忙。」又問:「當他叫你這樣做的時候,你的感覺是什麼?」小雲說:「有一點害怕。」頭頭再問:「當時你對他的感覺是什麼?」小雲說:「覺得他很不好。」

茉莉花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不要捉弄孩子—作者:尹建莉 (節選自《好媽媽勝過好老師》)

捉弄孩子,是成人居高臨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,故意讓孩子犯錯誤、哭泣和害怕。它的目的是逗大人高興,給孩子帶來的卻是羞辱、擔憂和失落。

成 人覺得捉弄孩子很好玩,以為不過是逗孩子著急一下,哭一鼻子,一笑就沒事了;其實這些行為都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傷害。它對孩子來說毫無趣味,只會讓孩子有 不安和不被尊重的感覺,損傷孩子的自尊心,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懼和對他人的不信任。所以凡遇到這類事情,家長要禮貌而堅決地制止。這不是小事,事關孩子的事 情沒小事,在大人眼裡是小事,對於孩子來說卻是大事。

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就堅決反對捉弄孩子,他認為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,經常被捉弄的孩子會出現品德方面的缺陷。例如大人經常用欺騙孩子的方法,弄得孩子著急,博得成人哈哈一笑,孩子就會慢慢養成不信任他人和說謊的毛病。

“逗”孩子和“捉弄”孩子是兩個不同的概念。 “逗”孩子應該是以兒童的快樂為前提。經常是成長把自己降低到兒童的情趣中,以兒童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,製造出讓兒童快樂的事件,其中包含著童心、快樂,甚至幽默和智慧。

***

茉莉花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